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深度解析 » 正文

煤电发展的“冰与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02  浏览次数:282
核心提示:煤电发展的“冰与火”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双城记》的开篇语来形容当前煤电企业经营、发展境况,或许较为恰当。

据媒体报道,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内的7大火力发电企业集体上书,要求自治区经信委主持公道,尽快协调解决当前面临的经营困难,以解救“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的火电企业,甚至还提出了暂缓直接交易的诉求。

与此同时,中电联统计显示,1~3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为113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9.6个百分点。除北京、海南、河南和上海以外,其他省份火电发电量均实现正增长。

这边厢,煤电企业“SOS”信号频频发出,以绝望的姿态在夜空中艰难闪烁;那边厢,丝竹声声,凯歌高奏,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煤电企业的“双重性分裂性格”着实令人难以捉摸!

实际上,在经济朝着新常态目标转型过程中,煤电企业一直扮演着“路人甲”的尴尬角色,没有台词,鲜有动作。

一方面,作为电力行业调结构、去产能的主要对象,部分煤电企业随时准备卸妆下场;另一方面,电煤价格高企、电力价格收缩,煤电企业双向受压,已无闪转腾挪空间,生存状况气若游丝。

煤电企业表现出的“双重性格”,其实是经济改革,以及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中,种种利益冲突的具体体现。换句话说,改革放大了潜在的矛盾,让经年的沉疴充分暴露。

众所同知,2013年,煤炭企业“黄金十年”戛然而止,其主要原因并非是煤炭企业自我认知提高而产生的自律行为。而是国民经济提速放缓,社会用电需求减弱,火电利用小时下降等因素给出了反馈信号,从而,作用于电煤价格,使之被迫下调。

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煤炭行业落后的产能悄然去除。但火电行业依然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前行。如此,必然导致电煤需求旺盛,价格随之水涨船高,新一轮的“煤电价格之争”一触即发。

恰在此时,很多地方政府在细化本轮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时,以降低电价为改革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因此,也切断了火电企业电价出走的通道。可谓前有埋伏,后有追兵,火电企业生产经营岌岌可危。

更为严重的是,今年以来,火电发电量企稳回升。虽然从侧面证实了国民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宏观趋势。但是,熟悉电力系统的人士一定了解,发电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企业经营状况的好转,如果发电企业的价格链条不能理顺,一直处于腹背受敌的状态,那么,就有可能陷入“越发越亏”的恶性循环之中。

因为,即便煤电机组利用小时增加,也不能弥补电价固化带来的亏空。毕竟电力结构已经松动,火电独大的市场结构正在发生转变。所以,对火电企业而言,发电量回暖也许只是一把“虚火”。

尽管电力“十三五”规划确定了“绿色”发展的主线,但是,煤电作为主力电源的地位短时间将难以撼动。因而,确保煤电环保、健康、可持续发展仍是“十三五”期间的重中之重。

首先,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针的引领下,做好煤电企业去产能、调结构工作,“瘦身”增效,降低电煤需求,化解电煤价格高企带来的危机。

其次,坚持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全面协调、科学研究各种配套方案,不能只以“降价”作为电改的终极目标,从而,使电力体制改革片面化、庸俗化。

当然,重组、合并也是去产能、调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此间坊间盛传的包括发电集团公司在内的央企重组,可能也是这道“多选题”的一个选项。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7年4期,作者系本刊社长/总编)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2023203-2号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