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访谈 » 正文

专访同济大学戴晓虎:创新驱动科研成果加速落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22  浏览次数:1994
核心提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治理问题。根据官方最新公布的远景目标,到2035年,我国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治理问题。根据官方最新公布的远景目标,到2035年,我国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环保技术的创新是重要的实现步骤。同时,全球性的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短缺的矛盾出现,也促使我们在节能环保方面要有所创新。

对于环保这个强应用性的领域而言,在科研成果转化成为技术应用过程中,往往离不开资本投入。科创板实施以来,鼓励技术驱动型企业,以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推动并解决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受阻等诸多难题,尤其是对环保产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调动起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研发到成果的转化落地。

那么,国内环保科技创新产业当前的技术现状与创新趋势是什么?科创板将给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变化与机遇?在这个过程中,科研工作者又是如何坚守梦想与初衷的?

第一财经专访了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他在环境工程、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资源化、节能减排等领域做出了诸多开创性成果。

“我国环保产业当前创新速度加快,创新引领、交叉融合、科技创新提速的趋势明显,在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水平会超出预期。”戴晓虎强调,简单依靠传统技术无法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科技创新是必要手段。

1.第一财经:如何去理解环保产业当下的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创新和融合?

戴晓虎:回顾以往数十年的发展,环保产业仅对环境治理起到了支撑作用,而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力度也在加大,环保产业如今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支柱产业。

基于我国资源短缺、环境容量受限及制造业发展所处阶段等诸多因素,我国的环境问题存有复杂性和迭代性特征。随着环保理念的提高,我们对于环保的创新需求非常大。其实,在全球范围内,环保方面的技术创新都是严重滞后于其他高新技术领域,同时,这也意味着发展潜力巨大。

要解决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传统技术已经遇到了一定的瓶颈,所以需要有科技创新的新技术去推动解决;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仍有许多技术停留在实验室里,现在通过科创板的方式,就可以把这些很好的想法、智慧、技术进行转化来解决问题。

从环保创新的趋势来说,学科交叉是一个重要的抓手,例如,生物科技、信息技术、材料技术在于与环保需求进行好的融合创新后,将会产生好的技术解决我们的环境问题。学科交叉再叠加新技术的涌现,现在创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我们在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上的科技创新应该会大大超出预期。

看环保产业未来的创新走向,例如在污染物治理方面,我们过去是一把火烧掉或者是埋掉,但在未来,对于这些污染物质,先是要源头减量,再进行绿色化利用,最终才是处理处置,未来的技术开发是围绕着这么一个主线脉络。总体而言,未来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技术,一定是生态化、资源化的,当然,还有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的植入。因此,技术开发的主线清晰了,市场竞争力就不会差。

2.第一财经:目前,环保产业在产学融过程中的发展现状、融合情况是怎样的?

戴晓虎:与其他领域不同的是,环境保护是完全以应用为导向的。打个比方就是,谁如果能够解决中国的环保问题,那么这个技术就代表了国际前沿。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环保领域的科研与实际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仍有一定距离。国际上关注的环保问题、学术论文,更多地是关注后工业时代或者其他需求。而我国的污染问题还属于工业进程的前端或者中端。

而且,高校科研的考核机制还是以论文为导向,从科研成果到技术应用之间还没有形成通畅的转化机制。一个技术要变成真正的技术,需要经过九级试验,目前高校能做的一般是到前三级或者前四级,越到后面需要有一定的资本投入。而长期以来,这个机制没有打通,导致了我们有很多理论,在前三级小试也做了,但是没有能够真正的转化。

科创板加速了高校研究与企业间的合作。对于企业而言,想要进步、上科创板,就需要有技术支撑;对于高校的老师来说,他们在到了技术研发层面、完成论文之后,也可以不用转换方向,他们可以把知识和智慧转成财富,或者是更好地实现他的理想或者是情怀。因此,科创板使得两者能够融合,对我们的成果转化而言,是打通了这条路,是一个很好的机制。

特别在环境领域,科创板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环保产业现在对技术、专利尤其是核心的、硬核的技术需求,要比原来要大很多。我相信,科研人员可以更好地调动研发的积极性,对企业来说,也能够更好地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3.第一财经:科创板的实施,对于环保产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戴晓虎:在过去,高校更多地是注重在研发、发表论文上,然而,通过科创板这一年多来的实践,明显感觉到校企合作间的交流互动更多了。

环保节能领域的技术要求,和其他板块可能有一定的差异,但是这个领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又十分重要,面临的任务也十分的艰巨,而且我们面临的污染问题,不仅是多介质的问题也是复合型的问题,所以更需要技术创新来支撑。

在过去一段时间,由于我们在技术和资本的结合不够,导致环保领域有很多很好的技术没能够真正的实现成果转化。在科创板设立节能板块,一方面是搭建了特别好的一个平台,这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大力提升他们的积极性,能够更好地让成果落地;另外一方面,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如果它具备了一定的科创的属性,符合了科创板的要求,它就可以到资本市场去融资,从而再创新、再提升。对于科研工作者、企业及环保问题的解决,科创板带来的机遇将会造成一个多赢的局面。

可以说,科创板的实施,真正实现了科技和资本的有机结合,使得科技创新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如果你有核心技术,有核心专利,那么有企业合作,那有可能三五年以后可能就会上一个很大的台阶,对科技工作者来说,也能够实现他的理想和实现他的梦想。

再者,成果的转化会得到更好的推进。因为在之前成果要真的去转化,是缺乏一个很好的平台。而现在的企业的积极性上来了,因为他们急需要新的技术,有了新的技术,那么它可能可以更上一个台阶,这样也能够更好地推进我们科研成果的一个转化。

同时,还期待这科创板推动市场的规范化,带动整个环保市场的技术提升和高质量提升。在环保领域的技术难度攻克方面,更多的将是以问题导向来作为技术的研发方向。在一定的时间积累后,那么肯定会有很多的硬核技术、硬核装备会能够涌现出来。

从未来方向上看,我感觉一个是智慧环保的方向。在针对水、气、固土等介质的污染治理与资源回收上,将会是绿色低碳的技术。在材料、药剂、软件、测试仪表方面,也应该都大有作为,因为在这方面,现实技术与真正期待的技术仍有很大差距,潜力也很大。最后在解决环保问题,需要有高端的装备,我认为在智能化的高端装备方面,我们各位从事环保的这些企业家也好,研发人员也好,在这一方面也是大有作为。

在这个过程中,挑战和机遇并存。现在通过科创板实现了科技和资本的有机结合,一定会助推我们环保企业的这个高质量的发展。如果是有志于科技创新,科创板应该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4.第一财经:整个环保产业链条现在是越来越通畅了。未来发展可期,您觉得资本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或者是产学融的过程当中,它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戴晓虎:从科技创新角度来说,资本如何跟科研进行有机融合是很关键的。

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一方面是要有创新理念,另一方面就是技术或者成果转化。在这个层面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资本如何能够更好地为创新提供服务,在有一定资本的时候就是想办法再去投入创新。

科学家要实现梦想,是希望资本不停地投入,进行产品的迭代更新。特别是在环保领域,要把一个技术从一开始到最后的转化落地,这个投入还是很大的。如果没有社会资本参与,光靠国家科技计划或者一个企业进行的话,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这个技术如果还有一定的排他性,或者是真正的硬核技术。诸如监测仪表、软件、化学药剂等方面的成果之所以还不尽人意,我认为就是资本的投入跟不上。

这就需要资本投入的积极性,也就是企业、科学家也很积极,这两者之间能够有机的双赢的话,那对整个这个环保的技术创新,我认为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当然,环保产业还有一个特点,除了技术创新以外,还涉及到监管层面。从现在趋势来看,环保对技术的标准和要求要比过去严得多。也就是说,过去可能靠一些市场化行为就能够站住得脚,而现在更多的要依靠科技创新。科创板把节能环保列在这个板块,特别是对一些环保领域的科技型企业,我觉得是一个极大的、绝好的平台,而且是很大的、很好的一个机会。

5.第一财经:作为一个深耕环保领域研究多年的科研工作者,您见证了环保从技术到产业再到支柱产业的转变全过程,您对此有哪些体会?

戴晓虎:环保产业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从原来的嘴上说说,到现在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产业。从科研角度来讲,过去只是发现一些现象问题等,如今正逐步且必须要把它变成一个解决环保问题的技术。究其原因,这跟国际形势、全球气候变化有关,更重要的一点是,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愈发重视,尤其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要怎么划等号?这个就需要科研工作者来做贡献了。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他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要实现自己的情怀和理想;另外一方面,如果能将自己的智慧或者知识变成一种资本,然后再去投入、研发,为社会做贡献,这也是每个科学家心中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或者说梦想。如果我们能把这两者关系处理好,将来我们国家在科技创新上将会迈上一个大台阶。

6.第一财经:对于科研工作者或者是高校科研机构而言,除了能够更好的转化成果外,资本介入、企业需求是否也在倒逼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科研机构也在朝着平台化的趋势发展?

戴晓虎:现在确实这个趋势很明确。对于我们的环保领域来说,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产业升级,这方面的发展是比原来的需求更加旺盛。

也就是说,我们讲的产学研用,现在这条脉络比原来要更加的清晰。在这里面,我认为主要是产和学现在的结合比原来要更加紧密,这是整个链条当中的主力军,换句话说,如果企业跟研发之间有了很好的技术,那么后面在应用过程或者是其他方面都能跟上。原来如果这两个脱节的话,即便是研究成果给这个企业主,他看了这个技术没有什么太大亮点,他也结合不起来。

现在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当然也包括科创板的优势,应该说这条脉络是更加清晰了,因此对于环保技术和装备方面的创新,应该是充满了期待,至少从我高校这一年的实践或者体会来看,这个趋势是很明显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2023203-2号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