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深度解析 » 正文

以电力系统为核心 能源互联网将经历三阶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10  浏览次数:169
核心提示:以电力系统为核心 能源互联网将经历三阶段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曾鸣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能

 

以电力系统为核心 能源互联网将经历三阶段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曾鸣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能源互联网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与纽带,构建多类型能源互联网络。能源互联网发展是能源与信息不断整合并相互促进的过程,将经历能源本身互联、信息互联网与能源行业相互促进,以及能源与信息深度融合三个阶段。

曾鸣认为,能源互联网虽然以电力为核心,但同时也强调多类型网络的整合和互联,需要打破不同类型能源之间的“隔离性”。此外,随着“新电改”配套文件陆续出台完毕,将与能源互联网发展呈现出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

构建多种类型能源互联网络

中国证券报:如何理解能源互联网这个概念,总体框架是怎样的?

曾鸣:能源互联网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与纽带,构建多种类型能源的互联网络,利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改造能源行业,实现横向多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能源与信息高度融合的新型(生态化)能源体系。其中,“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各种一次能源以及电力、汽油等二次能源;“网”涵盖了天然气和石油管道网、电力网络等能源传输网络;“荷”与“储”则代表了各种能源需求以及存储设施。

无论是单纯的电力互联,还是在能源领域所衍生出的更多商业模式,亦或是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对能源产业的改造和升级,都应是能源互联网中的构成元素或不同发展阶段。能源互联网发展是能源与信息不断整合并相互促进的过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是能源本身的互联阶段,以电力系统为核心枢纽的多种能源物理互联网络,实现了横向多源互补。其次,信息互联网与能源行业相互促进,信息指导能量,能量提升价值。一方面,互联网催生了能源领域新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信息的高效流动使分散决策的帕累托最优替代了集中决策的整体优化,实现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最后,能源与信息深度融合,能源生产和消费达到高度定制化、自动化、智能化,形成一体化的全新能源产业形态。

这三个步骤既是一个逐级递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渗透、同步发展的过程。

中国证券报: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是电力,这一点如何体现?

曾鸣: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是电力,这主要基于电力特有的性质和目前能源系统的发展现状。第一,电力具有高效的传输效率以及便捷的终端使用性。一方面,电力传输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可以尽可能减少能源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方便能量的大范围输送,从而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未来能源互联网体系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成为重要的能量来源,可再生能源能量密度低、随机性强、不可储存、无法直接在用能终端使用的性质,决定了在当前没有其他高效二次能源的前提下,转化为电能是较为经济的方式。可以说,电能在终端使用的便捷性,为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基础和保障。第二,电力网络是迄今为止人类能源体系中最为完善的能源网络,同时电力输配网络具有极强的可延展性,这是其他能源网络所不具备的。

当然,能源互联网以电力为核心,同时也强调多类型网络的整合和互联,需要打破不同类型能源之间的“隔离性”,从而实现多类型能源的综合协调优化,同时在用能终端给予用户更多的可选择权。

“新电改”促进能源互联网发展

中国证券报:“新电改”配套政策与“十三五”框架下的能源互联网概念有何关系?“新电改”如何促进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曾鸣:电力体制改革和能源互联网建设是一种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能源互联网作为一种能源技术革命,将推动能源行业的链式变革,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改造能源系统,从而促进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以及体制变革,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另一方面,电力体制改革为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政策环境,放开售电市场、鼓励电力双边交易、发展分布式和清洁能源以及加强需求侧管理的重点任务与能源互联网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强调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以及以用户用能需求为主要导向的特征相契合。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将促进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都应该是在安全、经济地满足全社会用电需求的前提下,提高整个电力行业的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需要打破目前能源行业相对封闭的行业格局,需要开放的发展空间,电力体制改革能够为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提供这种政策环境。同时,能源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流和能量流自由流动的开放平台,使得传统电力系统的垂直刚性结构被扁平化互联的新型能源供需结构所取代,从而改变现有的能源体系格局,推动能源革命。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2023203-2号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