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神华确定重组 煤电企业矛盾将终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08  浏览次数:171
核心提示:煤企和电企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但这种局面可能会迎来终结。8月3日,中国神华公告称,公司所属两个露天矿于2017年8月起暂时停止
 煤企和电企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但这种局面可能会迎来“终结”。

8月3日,中国神华公告称,公司所属两个露天矿于2017年8月起暂时停止或减少煤炭生产。

这事影响多大?

8月4日华电能源公告称,神华两煤矿停减产,预计今年公司所属电厂由于燃煤短缺将直接导致减少发电量,将影响到2017~2018年供热期内,公司“1亿平方米”供热面积内的供热质量和安全。华电能源表示,将积极应对燃煤短缺,向政府部门取得支持,以及依法维权。

实际上,今年以来,由于煤价持续处于高位,电企的日子已经非常不好过。根据华电能源发布的业绩预减公告,公司预计2017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同比减少65%-70%,净利润区间约为1亿元-1.1亿元。

煤电重组 大势已定

事件的另一主角——神华集团的热度不减。

上周五,停牌已2个月的中国神华和国电电力均未复牌。当晚,两家上市公司双双发布公告称继续停牌1个月。

中国神华公告称,控股股东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筹划涉及本公司的重大事项,可能构成涉及本公司的重大资产交易,须征求有关部委意见,属于重大无先例事项。

国电电力公告亦称,控股股东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拟筹划涉及本公司依法须经事前审批的重大事项,且该重大事项可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双方公告中的拟重组的标的资产主营业务为电力生产与经营,且标的资产范围尚未最终确定。重组的交易对方拟为能源行业大型国企,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中企君接触的两位神华集团内部中高层人士证实,公司已就重组事项与国电方面展开接触,具体方案还未公布。

上周8月2日,国电集团安全生产部处长关维竹公开表示,国电集团和神华集团的合并方案已上报国务院,新集团名称暂定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合并后,新公司总资产超过18000亿元,负债率60%以上。

目前在政府主导电价的情况下,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分居跷跷板的两端。而神华集团因其煤电联营的策略,在过去数年间维持稳定的盈利水平,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因此,煤电联营将会是此次煤电行业整合的基本方略,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的合并将成为行业整合的示范案例。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神华与国电集团重组方案一旦确定,华能、大唐、国电、国电投,及中核、中广核等电企之间开展同业整合的可能性会更大。

政策暖风频吹,煤电领域的大动作呼之欲出。

近日,发改委、财政部、央行、国资委、工信部等16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意见》。文件鼓励和推动大型发电集团实施重组整合,鼓励煤炭、电力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加强煤炭、电力企业中长期合作,稳定煤炭市场价格;支持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等方式,整合煤电资源。

“该文件是在为煤电领域的国企重组铺路。”中国企业研究院专家表示,“这不是一般的重组,而是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进行重组,目的是为了结构调整,从产量的减少到供给结构单元的减少。”

据介绍,过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去产能为主,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步阶段。过去去产能主要是去产量和去僵尸企业,现在则进入到去企业的阶段,去掉一部分企业。据此他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入新的阶段,即从去产能到重组,由产能结构向组织结构进行调整,重组是更长远的去产能,更深层次的供给从结构性改革。

“我估计,不仅会有国家能源投资公司,还会有国家金属投资公司、国家矿业投资公司等,这样‘国’字头、“中”字头的大公司都会相继出现。”专家称。

国资委实现 “小目标”

此轮电力企业重组,是解决同质化竞争、化解过剩产能的必由路径。

现在从事电力生产的“五大四小”都是国企,9家同质化的企业参与同质化的竞争,随着五大发电火电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内耗严重的问题逐渐暴露。

对开展电力央企整合的原因,国家电投董事长王炳华有切身体会:“你想想,国资委是国有企业出资人,在目前101家央企中,从事电力能源生产的企业,一共有五大、四小,同一个管理者,却有9家同质化的企业在参与发展、管理及市场上的竞争,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过去一年半的时间,煤炭价格暴涨让问题更加凸显,火电企业的效益和效率在全面大幅下滑。电力行业重组势在必行。而神华与国电整合重组后,可能会在集团内部进行业务优化,让相对落地的产能适时退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复投资,化解煤炭、电力等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

十多年来,合并一直是国企改革的一个关键特征。中国目前有101家央企,而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央企有189家。临近年中,肖亚庆在《学习时报》撰文称,中央企业间重组整合不断加快,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26家中央企业进行了重组。

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在6月媒体沟通会上透露:“根据国企改革《指导意见》有关精神,未来央企将主要分为三类,即实体产业集团、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目前,央企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已扩展到了“2+8”共10家,即:诚通集团、中国国新两家运营公司试点,以及国投、中粮集团、神华集团、宝武集团、中国五矿、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保利集团等8家投资公司试点。

试点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进相关产业和业务重组整合,使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有国资专家分析,按“三类划分”,央企产业集团(公司)大致将有50余家、投资公司将有20多家,另有2到3家运营公司。如果这样,央企至少要减少到90家以内。而在这一格局形成过程中,央企重组整合会再掀热潮。

早在今年初,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便公开提到,年内央企数量将被压缩至100家以内。

不管怎样,下半年任何一个巨无霸出现,都意味着央企的数量将减少到100家。这是国资委年初确定的小目标,也是国资委第一任“掌门人”李荣融十年前立下的夙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2023203-2号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47号